◆ ◆ ◆ ◆

一座城市的交通变迁史,浓缩了生活的进步、岁月的变化,还有人们的成长。本文分为四个篇章,希望呈现给读者一份路上生活的流光剪影,全部阅读结束需要约10分钟。

◆ ◆ ◆ ◆



目录


01····四代人的出行故事

02····地铁通勤性价比租房指南

03····上海地铁沿线房价实探

04····总结: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01  四代人的出行故事

50-70年代:爷爷与自行车的光辉岁月

那个时代,很多工人都会骑着一台“永久”或“凤凰”牌的自行车上下班。爷爷也不例外,每天只要听到门外车铃清脆的声响,就知道爷爷回来了。

听爸爸说,那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由爷爷带着出去兜风,车座得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还要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才好看。车子总是被擦得锃亮,爷爷骑着车慢慢的从街角驶过来,跟熟识的街坊互相打着招呼,留下一路“叮叮当当”的脆响,还有一片艳羡的目光,那是爷爷的光辉岁月。

▲ 图片来源于网络

80年代:爸爸和“托尼”的时尚范儿

20世纪80年代,爸爸们都长成了一名名时尚小青年,穿着喇叭裤烫着卷发,一群人站在一起堪称一道年代风景,那个时候,谁能拥有一辆摩托车绝对是件非常拉风的事情。

老爸也是时尚的弄潮儿,爷爷的自行车已被搁置在角落,他的“新欢”则是一台红色的摩托,还起了个洋气的名字叫“托尼”。每逢周末,爸爸都会约上两三个兄弟,带着头盔,油门一踩,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在街上疾驰而过,听说姑娘的回头率100%。

▲ 图片来源于网络

90年代:那些青春飞扬的日子和它们

转眼到了1993年,那时的我刚刚开始学生生涯。当年正值上海开通1号线,我和小伙伴拿了5块钱生活费,排队买了张地铁票,从徐家汇坐到锦江乐园过了把瘾。

上海的车流越来越密,上海不断建立新的高架和人行天桥来。千禧年前,我们家也拥有了第一台轿车,还记得千禧夜一家人开车出来看满城的烟火盛放,那样的人潮涌动,那样的历史新纪元,感悟生活的美好刚刚开始…… 

▲ 1997年建成的延安东路高架和人行天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21世纪:出行新纪元-地铁时代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地铁的开通时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早,尽管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探索建造方案,但一直到1993528日,上海1号线才开始试运营。

比起1863年就开通世界首条蒸汽机车地铁线路的伦敦、1900年拥有地铁的巴黎和1904年拥有地铁的纽约,上海的地铁晚了整整一个多世纪,在中国,上海是继北京、天津之后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不过如今25年过去,一条地铁线扩展成了17条地铁线,全长673公里的地铁网络;最长一小时的发车间隔到如今最短2分钟的等待时间;从投币排队购买地铁票到“滴”一声就能过闸的手机支付;2013年,这里还出现了全国第一条跨省的地铁线路,地铁11号线能将昆山花桥的居民载到上海市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行车—摩托车—绿皮火车/有轨电车—公交车—私家车—城际高铁/地铁轻轨,时代的变迁也是交通的变迁,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交通规划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拥堵的道路,越来越艰难的摇号,让更多都市人在居住的选择上愈加关注交通出行这个大配套。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而今出行不再受限,生活半径不断扩大。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开通运营时,多数人不曾想到,这个在地下呼啸飞驰的大家伙,如今正成为城市交通的“血脉”,为城市的活力延伸提供更有力的引擎。“地铁”也不再是简单的出行方式,它更多的影响人们对居住生活的选择。一条地铁,贯穿东西或南北,重塑城市生活圈。

02  地铁通勤性价比租房指南

上海地铁每天运送1200万人,占据全上海公共交通出行客流53%,我们上周发布的出行方式调查问卷也验证了这一点,地铁的确是绝大多数人首选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64.71%。

沿地铁而居是很多人在买房时的需求。从回收的问卷中,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表示会购买地铁房。

不过,究竟要选哪个站?住在离办公地点多远的地方?

有人用时间换钱,有人用钱买时间。相对来讲尚可负担的租房市场,更能体现人们态度的分化。

🏃

小林

典型泗泾青年。每日如候鸟,跟随人潮往返佘山站-徐家汇

“在地铁首发站抢到座,再云淡风轻掏出kindle,完美!”



👠

Amanda

4A公关。每个月掏近一半工资租房。身住亭子间,心在“巨富长”。

“城里生活多精彩,认识的人也不一样。每天都要鼓起上班的勇气,才不要被地铁给挤没了。”


👔

老莫

陆家嘴投行男。客户都住城里,一切效率优先。

“每天多睡2小时的战士活得更久。时间是货币,把时间花在通勤上是种贬值。与其努力省钱,不如把时间拿来提升自己。”

这种讨论无休止,自然也跟每个人的经济能力相关。但我们用大数据做了一些简单计算,告诉你究竟住在哪里才是最划算的。

别急,先告诉你结论:从工作地点到家里,半小时通勤圈最划算!

怎么算的呢?需要达成共识的是,我们在路上花费的通勤时间,其实也算是一种租房成本。因此,你租一间房的实际价格=租金+通勤时间成本(你1小时挣的工资)。

但每个人挣的时薪差异巨大,1个小时对不同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通勤时间成本。我们这里将薪资统一算作上海市2017年的平均工资7132元。

通勤时间=地铁搭乘换乘时间+站外步行时间

站外步行时间5分钟:我们默认大家倾向于租赁地铁房。地铁房指的是距离地铁站1000米内的房源。

地铁搭乘换乘时间25分钟:根据上海地铁和百度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每站时间、班次间隔、换乘站点距离),我们用程序跑遍了全市401站地铁。以上海公认的5个CBD之一南京西路站(其余几个分别是人民广场、徐家汇、陆家嘴、静安寺)为圆心,勾勒出了25分钟通勤圈。

以南京西路为例,被“框”在这个范围内的有100多个地铁站。

通勤时长和租金的关系非常符合常识:因为几大工作地点都位于上海市中心,通勤时间越久,就意味着越远离市区,相应地,租金自然也越便宜。

image.png

▲ 人民广场到上海各地铁站的时间和租金

image.png

▲ 陆家嘴到上海各地铁站的时间和租金

image.png

▲ 静安寺到上海各地铁站的时间和租金

而租房实际成本与通勤时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是一个类似于“耐克勾”的形状✔️,勾的最低点就是时间和租金平衡之后最划算的租房地点。

image.png

▲ 人民广场

image.png

▲ 陆家嘴image.png

▲ 静安寺

👆上面这几张图都显示,“耐克勾”的底部都落在20-40分通勤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非常负责任且理性地说,当你的工资在上海平均水平时,选择地铁通勤时间在30分钟左右的地方,其实最“划算”。

03  上海地铁沿线房价实探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规划文件显示:

目前运营中的地铁线路: 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16号线、17号线;

正在建设中地铁线路:14号线、15号线、18号线(轻轨);      

规划中的地铁线路:新增19号、20号、21号、23号、24号线、25号线、26号线等线路。

《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计划》,截至2025年上海将新增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了连接上海两大机场的的城际铁路快线,以及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据悉,到2025年为止,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城际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多种模式的轨交线路,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里。 

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研究院官方消息,截止到2018上半年,上海地铁日均出行人流量接近1235万人次,换乘客流达到520.9万人次;客流规模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目前,上海地铁15条线路,666公里(含磁浮),389座车站的超大规模网络已经形成,地铁出行客流占到全市公共交通比例超53%,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7成以上。

房价指数:地铁与房价的关系

近年来,房价已成为国民高度关注的生活指数之一,除了“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这样的绝对因素外,一些生活配套如大型商超、医院、轨道交通等相对因素也和房价有一定的关联,正所谓“地铁一响,黄金万两”。

【上海地铁1号线】

这是一条纵贯城市南北的线路,是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也是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之一。途经上海南站、徐家汇、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等城市重要的人流聚集区域,据上海地铁官方消息,每日乘坐该线路的人流量近141万人次。

我们把每个地铁站点方圆500米之内的小区, 以及方圆500米之外同类型小区均价做对比之后,发现了“地铁站点500米圈内”小区【以下简称“地铁圈内小区”】的优势:

▲数据来源:上海链家8月数据,仅供参考

根据贝壳8月份的小区成交均价数据样本,可以看到位于地铁站点500米圈内的三个小区均价都领先于500米距离以外的小区,即使“地铁圈内小区”房龄大于圈外的小区房龄,圈内小区与圈外小区的均价仍有5000元-20000元/平方米不等的差距。

【上海地铁2号线】

该线路横亘上海东西方向,途经上海虹桥火车站、上海虹桥机场、江苏路、静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陆家嘴、世纪大道、张江高科、唐镇等20个城市重要的人流聚集区域,据上海连地铁官方发布的消息,2号线日均人流量已近182万人次。

▲ 数据来源:上海链家8月数据,仅供参考

【上海地铁4号线】

上海轨交4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中唯一条环线,该线途径徐汇、黄浦浦东杨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8个区,与1、2号线组成“申”字,构筑起上海轨道交通的基本框架。据上海地铁官方消息,每日乘坐该线路的人流量近95万人次。

相较于1号线和2号线“地铁圈内小区”与外部小区均价差距之大,主要经过内中环的4号线站点周边“地铁圈内小区”均价与外部同类型小区相比均价差距较小,相近的建成年代价格差距区间在2000元-5000元/平方米。

【同小区地铁站开通前后的价格】

对比了同地段不同小区的均价,我们再来看看同一个小区不同时段的均价,也许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地铁和房价的关系。

上海地铁17号线在2017年12月30号正式开始运营,青浦新城站一侧的盈港苑与站点的直线距离在500米以内,盈港苑自从17号线开通后就开始了逆袭,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地铁圈内小区”。而伴随着小区交通配套提升的,还有它的价格。

2017年10月-2018年3月,正是地铁17号线开通前后三个月,那么这半年时间里盈港苑小区的成交均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image.png

从盈港苑成交均价可以看出,开通前后三个月该小区均价一直上涨趋势,尤其是开通前三个月涨幅更加明显,涨幅达21%。1月楼市进入淡季,小区均价趋稳,呈现出小幅微涨,地铁站点的开通对于盈港苑的价值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地铁房价地图:中间比两边贵、北部略比南部贵、西部比东部贵

截止到2018年8月,上海已经运营的15条轨交线,北边最远可达3号线终点站江杨北路站,南边最远可达5号线终点站闵行开发区;西边最远可达11号线终点站安亭站,东边最远可达2号线终点站浦东国际机场站。

首先,编辑部选取了4号线这条串联起上海东西南北的环状轨交线,各站点500米内的“地铁圈内小区”,中间的均价比两边要高这一规律同其他地铁线路表现出来的房价规律基本一致。

其次,编辑部选取跨越上海南北的两条大动脉五号线和三号线,分别可以到达上海地铁北至江杨北路站,南至闵行开发区站。

3号线+5号线是跨越上海南北的两条轨道交通,北至终点站江杨北路站是上海地铁目前所能到达的最北端,南至终点站闵行开发区站是上海地铁目前所能到达的最南端。

从2018年8月链家网统计地铁沿线二手房均价来看,北至三号线终点站江杨北路站旁小区均价34538元/,南至五号线终点站闵行开发区旁小区均价31926元/,呈现出北部均价高于南部的特征,最高站点均价与最低站点均价差距达到近58000元/㎡。

再次,编辑部选取横跨东西向两条大动脉2号线和11号线,分别可以到达上海地铁西至安亭站和东至浦东国际机场站。

image.png

2号线是上海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动脉通,东至浦东国际机场站是上海地铁目前所能到达的最东端;11号线是上海另一条东西走向的轨道交通枢纽,西至安亭站是上海地铁目前所能到达的最西端。

从2018年8月链家网统计的2号线地铁沿线二手房均价来看,东至2号线终点站浦东国际机场旁小区均价32815元/平,西至11号线终点站安亭站旁小区均价35789元/平,呈现出西部均价高于东部的特征,最高站点均价与最低站点均价差距达到近62000元/平方米

小结:地铁时代每个人都会受益

品质生活不断升级,人们购买的已不仅仅是一套房子,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人们希望房子能有更多的附加值,比如早上可以多睡20分钟,出行可以不再受风吹日晒,每天节省1个小时的路上时间。当然,地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拉进了城市间各个单元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半径,地铁时代,每个人都在从中受益。


04  总结: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我们知道人口的流动趋势是在不断进入大的都市圈,也都会有疑问,这样会不会引发大的城市病,来看看东京和北京的情况。北京的城市面积跟东京差不多,但是东京3600万人,北京2500万人,为什么东京的面积比北京小但人口积聚比北京多?来对比下两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图:

▲北京地铁线路

▲东京地铁线路

东京3600万人,人均轨道交通里程是北京的4倍,中国的大城市问题不是人口的限制,而是城市规划的改善,东京80%的人通过轨道交通出行,北京则是20%,从这个比例我们是否能明确城市交通规划的改善是城市发展进程最根本的动力呢?

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国内外地铁城市的发展情况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产业和空间紧密互动,是空间布局、经济活动、市民生活的黏合剂和催化剂。随着线、产、城、人的深度融合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引领城市品质和发展能级不断跃升的强力引擎。 交通的联通将更好的打造城市群一体化,带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共同发展!

——贝壳内容全国联动——

   |  太原  |  沈阳  |  武汉  |  深圳  |  杭州  | 

    |  上海  |  重庆  |  大连  |  长沙  |  成都  |  

  |  青岛  |  石家庄 | 佛山 |  西安 |  广州 |   

|   合肥  |  南京  |  郑州  |  天津  |

注:以上房源更新时间为2018.8.30,如有房源调价或下架,以房源详情页信息为准。

免责声明:因时间、市场、政策等会发生变化,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使用。